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对标对表申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总要求,以超常规力度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工作,高层次人才引育呈现提质扩量新局面。校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博士新星】专栏,进一步展现博士新星的风采与成果,号召全体师生见贤思齐、锐意进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彭昱忠教授一直坚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亘古名言,相信为人处世应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坚持发奋图强、不断向上。从1999年入校读本科、2003年留校工作到2006年攻读硕士,再到2016年成功考取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2017年获得教授职称,经过在学校二十多年的拼搏,他实现了人生征途的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次次日以继夜的奋斗和和一份份可喜可贺成绩叙说着他诸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故事。
高校教学与科研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他努力教学的同时也尽力挤出一些时间刻苦做科研,不断提高其学术与科研水平。凭其优秀的教学和科研业绩,他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到国内著名的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的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紧接着又考取了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读博期间,他同时承担着其主持的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广西自然基金项目和1项广西科学与技术研发项目的研究工作,而且所承担的3个项目的研究内容均与攻读博士的研究内容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他既要兼顾3个项目的研究进展又要在一个新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苦苦探索。更雪上加霜的是,他博一时研究整整一年的博士课题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药重定方法研究最终遇到了难以突破的数据瓶颈,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原来的选题,重新选题为人工智能药物设计相关的课题研究。为了加强自己研究的交叉学科相关知识的积累,他常常不辞辛劳跑到10多公里远的其他校区去听生命科学和药学相关的课程或讲座;虽然其身处繁华而美丽的魔都的核心区域,但几乎每天的活动轨迹都是实验室-宿舍-食堂这“三点一线”,平均每天都是在实验室或教室学习和工作14小时以上,还常常把实验室当成寝室,有时忙到后半夜就直接睡在实验室的折叠床上休息3-4个小时,甚至多次为了在截止时间前完成论文的投稿或返修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地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利用4年半的时间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同时主持并完成了1项国家项目和2项省级项目,还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顶级学术会议IEEE BIBM的2019年最佳学生论文奖。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在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工作十九载,彭昱忠孜孜不倦地做好身为教师的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地站在讲坛上传道、授业、解惑。
留校伊始,他就坚信,只有不断增加教师本身这一桶水的深度,才能给学生一杯水,才能引出学生们奔腾不息的河流。于是他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又申请到北京的大型上市软件企业顶岗锻炼了一年,在经济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学习与参加大型软件研究开发。
2011年回校后,在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他成为努力在教育改革道路上当仁不让的尖兵,特别是提出并创立智能信息处理大学生科技实践与创新(3I)工作室,倡议并实施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探索和实践创新应用型拔尖IT人才培养工作,让参加的学生理论与实践并举,知识与能力齐进。
为了3I工作室的建设,他说服家人自筹部分经费支持工作室的日常运行,每周都义务投入大量的精力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实践工作,经常在晚上和周末还到3I工作室指导学生学习和创新实践,组织学生研讨问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3I工作室做讲座与学生进行技术和职业交流。假期、周末、深夜是他的习惯性的工作时间,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和忘我工作,以致于他正值青壮年患上了严重的颈椎增生,曾先后两次病倒被送医院治疗。但从医院回来后又一如既往地全身投入工作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3I工作室很快便成为区内较有影响的创新应用型拔尖IT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双创成果突出。如今,他在工作室培养的本学生中,约有10名成为上市IT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还有多名创业成功。
近年,他既承担本科生的授课任务也肩负着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课堂上,他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强化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研究生每周例会上,经常与学生共同探索学科领域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结合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结合自身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学术及自身的价值,深受研究生欢迎。
他既关爱学生,又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严格要求学生,不仅“打好教师的课堂主战场”,也会利用时间教导学生们怎么去做人做事、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毕业生周亚娟所说“彭老师是出了名的严师,而一名教师之所以对待教学严厉,往往是因为他真正对学生付出了许多心血,他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并抱有很大的希望与期待”。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彭昱忠始终坚信: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无法一蹴而就,每一阶段的抵达,都离不开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只有不急不躁,耐心努力才能行进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路上。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拼搏,虽已霜染青丝,不复当初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他在教学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在教学教改方面:他先后给学生讲授30多门课程,主持并完成教改项目2项,发表教改论文10篇;获国家级教学软件设计类比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广西高校教学软件与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1项、获省级奖6项,并荣获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资助3项,自治区立项资助8项。在此基础上,申报获得了2017年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21年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科研方面: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收录共7篇(二区5篇),EI和ISTP收录11篇,中文核心16篇;获专利授权4项和软件著作权10项;获CCF推荐B类顶会IEEE BIBM的2019年最佳学生论文奖和2021年度八桂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