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5日,当绿皮火车缓缓停靠南宁站,宣布了我人生第一次长达38小时的疲惫旅行结束,同时也开启了我的大学的求学之旅。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比报名时间提前一天到了学校,当我到明秀校区中文系办公室的时候,见到了大学第一位老师陆慧(原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他带着非常浓郁的广西口音和蔼地安排了我的临时住宿。在第二天正式报名注册后,我和同学们就被校车拉到了长岗校区。一进燕子岭路,我们的心理落差就很大,因为这里是真正的城乡结合部,周边环境脏乱。长岗校区校园面积不大而且校舍陈旧,跟想象中的大学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入学后有同学选择退学复读或转了专业。我的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当时想转去学费便宜的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就读,但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现在庆幸自己当时没转成,不然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广电广电,魅力无限!”
无论是求学期间还是参加工作后,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从改变自己开始。大一、大二我担任班长(广电专业两个班88人合班管理,27名男生、61名女生),广电专业的同学普遍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想法众多,许多同学急不可耐地就想从高中时的拘泥环境中解放出来。从后来的实践看,这是符合新闻人特点的,特别一些思想“调皮”的、喜欢琢磨设备的、喜欢早早接触社会的同学,他们后来在各类媒体得心应手、出类拔萃。比如,在广西电视台的陆阳、徐旭、卓益、韦厚基,南宁电视台的庞博、苏容,广西日报社的陆樱仁等等。
读大二时在明秀校区军训。二排左三为作者
人需要些傲气和风骨
大学生活是充实的,忙碌的,充满激情的。我们班就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聚,平时没有“重要课程”很难全部到齐,但是有集体活动又能空前一致。比如大一篮球赛我们一直保持年级冠军(包括汉语言文学5个班在内)。“广电广电,魅力无限!”这个口号总是场上最响亮的,也是从这里开始,再到后来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这个口号传递到一届又一届的师弟师妹。
2005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从中文系独立出来,成立了新闻传播系,我非常荣幸地担任了第一届学生会主席兼分团委第一副书记。刚独立建系时,学生人数少、只有200多人,但是在国家、自治区、学校的各项比赛和活动中,都有新闻传播系人的身影。在明秀校区礼堂,新闻传播系第一次实现了文艺晚会现场外电视直播、03广电庞晶荣获首届中国—东盟礼仪小姐比赛季军、03广电林媛媛荣获首届全国青年普通话演讲大赛二等奖等等。
2007年大学毕业照。最后一排左七为作者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谁能默默准备,谁能长期准备,不事事求回报,谁就有可能把握难得的机会。读大二时,我帮着何颖老师(现任自治区党校教授)管理网站,既能勤工俭学也能接触社会,读大三时又跟着何颖老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实习,期间有幸担任南宁电视台导演顾铁流老师(现在崇左长期专注拍摄白头叶猴)的摄像助理,后来还跟他拍摄了纪录片《远去的硝烟》。读大四时我跟随顾铁流老师到中央电视台海外专题实习,并担任纪录片《同饮一江水》的导演助理。我们组负责第三集和第二十集,先后在柬埔寨、越南、泰国和广西、云南拍摄,历时一年多,于2008年1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幸在片尾字幕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我第一次走进电视人向往的殿堂-中央电视台。
2006年与中央电视台《同饮一江水》剧组在柬埔寨吴哥窟。右三为作者
人生路径充满变数
人生总是奇妙和变幻的。毕业也就面临择业,有些专业能力突出的同学反而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却各自开启了精彩人生。比如03广电陈颖聪非常热爱电视专业,现在却是南宁市一家民营医院的副院长;03广电韦胜大学热衷做“生意”,毕业却去贵港电视台当记者,后来又重操旧业当起了老板,成立了小马传媒公司、加盟了雅斯特连锁酒店;03广电赵湘红、张凤玲分别考上了厦门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的研究生;我则选择了选调生,分配到了中越边境的凭祥市上石镇,开始了基层公务员之旅,后来和我一样成为公务员的还有张洁、杨发猛、黄韩肖、刘龑、蒋小明等。
2021年在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新闻传播学院参加校友活动。左三为作者
今年,我与母校结缘二十年了。母校已由我读书时的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9001cc金沙以诚为本,但我还是习惯称“师院”。虽然不是名牌大学,但是她坐拥首府,有比其他高校更多的资源优势;虽然不是重点大学,但是她具有优良校风和学风。母校给了我充实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给了我走向社会的充分准备和精神塑造。
2023年在藤县参加简一陶瓷投产仪式
【作者简介】余强,毕业于03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现任广西梧州市藤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