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母校建校70周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从2013年到2022年,我曾经在母校度过了九年的时光。那些难以忘却的记忆涌上心头,思绪又将我拉回了从前。
初遇南师,梦想起航
10年前,18岁的我怀揣梦想和希冀来到长岗校区,当时学校还未更名,叫广西师范学院。那时候的我对于“大学”的概念仅限于书本和网络上的想象,进到长岗校区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住宿条件远远没有现在的好,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依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于我而言,燕子岭坡上的建筑虽然陈旧窄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聚贤楼到瑞兴楼,从锦香苑到盛天地,本科四年,长岗校区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不是那逛了一遍又一遍的校园,而是在有限的校园里,散发着无限缤纷的校园文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入学这年正是母校建校60周年,学校各类文艺晚会、专业技能大赛、迎新晚会在校园礼堂里不时地举办,这让许多同学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以我所学专业为例,我所在的教育科学学院,每年都会结合专业特色举办文艺晚会、专业活动月,这些活动让同学们凝聚成一个共同体,这也是我认为大学的文化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参与过小品、主持、舞台剧表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会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在学前教育专业出身的同学们身上,我学到学前教育的表现魅力和专业态度;在与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的交流合作中,我学习到了主持的行为规范;在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同学们身上,我学到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知识。可谓是“校区不大,创造神话”,这也算是在长岗校区生活过的南师学子们才可能有的切身体验了。
2014年作者(左一)主持学院专业活动月歌舞大赛
德才并育,知行合一
从2013到2017年,本科生涯四年,班主任陈芝容老师一直鼓励我们考研,于是在大四时我下定决心考研继续深造。我很幸运地考上了本校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专业,能和母校再续情缘。这一年也恰逢教育科学学院搬迁到五合校区,我亲身见证了学院举家搬迁五合的盛举。
在五合校区,我有幸进入张瑞教授门下学习。在学习上,张老师治学极为严谨认真,每次见面研讨,她都仔细纠正我撰写的专业学术论文中出现的错误,牺牲休息时间开展学术沙龙指导我和同门的研究学习;在生活上,她始终将学生当做自己孩子一样看待,分享生活经验和求学经历。研究生三年,张老师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良师益友”。
2020年毕业合影。前排中间者为作者导师张瑞老师,右一为作者
除了导师张瑞教授外,我还接触到了许多为母校建设发展呕心沥血、为培育学子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师们。忘不了,在申请入党过程中,我每次寻求学工部郭恒老师帮忙时,她的温声细语和笑容以及细致的工作态度;忘不了每个离开自习室的夜晚,李强院长办公室的那一抹灯火,即便他的工作如此繁忙,在给我们上《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时仍精神饱满、准备充分、认真负责,这也激励着我努力学习。直到现在还记得,我的研究方法课程是所有课程的最高分,也是学得最认真的一门。毋庸讳言,母校如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这群可亲可敬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觉得大学之道,在德才并育、在知行合一;让我觉得“德才并育 知行合一”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冰冷校训,而是融入了每个南师人的言行和血脉。
诗和远方,不忘初心
从2017年到2022年,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毕业再到留在教科院工作的期间,我都在五合校区度过。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学校的发展,总是需要有人前赴后继的开荒拓土。我亲眼见证了五合校区食堂的拓建、广场开辟,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校更名为9001cc金沙以诚为本……母校的上一个十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校区建设等方面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赶超跨越、越来越好。期间,五合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印象深刻,各项运动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我和同学们经常自发备战各项赛事,既为锻炼身体,又为丰富生活。
2018年作者(最后一排右一)在五合校区参加篮球比赛
十年转瞬即逝。感谢与母校相遇相知,让我的青葱岁月一路繁花;感谢教育科学学院的培养,为我提供学习和科研的平台,助力我读博深造,前往诗和远方。
2020年作者研究生毕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母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办学目标,培养人才无数,育得芳华满园。古语有云,鲲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鲲鹏精神恰如母校坚定前行和锐意进取的办学精神。站在新的起点,相信母校能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覃千钟,本科就读于教育科学学院13级学前教育学班,研究生就读于教育科学学院17级教育学硕士班。现为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