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此情岂止成追忆-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此情岂止成追忆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郑军健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0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据说,人若是经常回忆往事,不是老了便是活得不如意。

我想,回忆母校当不在此列。

母校建校70年了,学校约写纪念文章。陈小建说,我们班多年前编的纪念集有我的《时间带不走回忆》一文,修改一下即可。于是查看了母校最新的资料,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虽然我毕业后留校任教十年,应该比别人更了解学校的现状,但学校现在的规模、水平和影响力,依然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母校有今天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时学校有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营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和学术氛围。我应该把这个感受写出来,让更多的人得到启迪,继承母校的优良基因,以事业的成功和正直善良的品格报答母校的培养。

8BEC4

1981年,作者在大学生俱乐部创作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1979年秋,初进校园,心头不禁一凉:学校除了正对大门的那座教学楼像点样,其他的都比较破旧。如今虽然说母校建校70年,其实真正的全日制本科教育是在1978年,当时仓促地从全国各地抽调师资开展教学工作,加上学校也没什么名气,当时很多同学不愿戴校徽。然而,这种局面很快得到了改观,主要是教师们的表现提振了大家的信心。由于教师们来自不同的院校,治学方式、教学风格各异,让我们受到了“近亲繁殖”的学校所没有的独特教育。如:华炎卿老师讲课绘声绘色,抑扬顿挫,大家笑声一片,忘了记笔记;杨焕典老师则逻辑缜密,语调平缓,让我们觉得每个字都该记下来(为此,我和梁冰专门研究了简约的草书以提高纪录速度,课后不少同学借我的笔记去补漏,结果有的同学以草书写作业,被扣分无数,心疼不已);余瑾老师上的是较为枯燥的古汉语,她每讲一个法则,必举几个有趣的例子,让我至今不忘,现在我讲涉及古汉语的课,常带脱口而出的是余老师当年举的例子,只是一直未付余老师的知识产权费;现代文学余颂玲老师上完最后一节课,即席朗诵徐志摩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满堂喝彩;古典文学宋锡福老师则吟诵刘希夷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余音袅袅……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言犹在耳。风格各异的老师培养出的学生不会千人一面,此话不谬。

24F8B

1981年,作者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在全校大会上致辞

教学相长 和而不同

我们这届学生不少人参加工作多年才读大学,各有专长,加上年龄与老师差距不大,因此常常在与教师讨论学术问题时,即使看法相左也坚持己见,老师们丝毫不见怪,从而形成了活跃的学术研究氛围,启迪了我们的思维。

当时教室旁有个供教师课间休息的小房,但实际上老师课间大都在走廊上与同学讨论问题。因为我自幼学书法,对古文字流变的研究多一点,一次与余瑾老师対一个字流变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不料几天后,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余老师当着大家的面对我说:“我查了资料,你的看法是对的。”这让我非常吃惊和感动,唯有大师才有这种风范呀!

上写作课的姚正康、张惠慧老师夫妇也常公开说,自己看的小说不如有的同学多。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老师让学生不隐暪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这种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宽广的胸怀对一所大学的品牌水平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是多么难能可贵!

42899

1982年,作者(第二排左二)获自治区三好大学生、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与学校领导合影

扬长避短 突出特色

我工作七年后才读大学,班上不少同学也如此,拼记忆力之类肯定是弱项。老师们引导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如陈星鹤老师指导我采用扬长避短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他是外国文学老师,但开的选修课却是古典文学方面的。我和他经常课后交流,他认为我思辩能力强,观点新颖,应该多写论文,而且从驳论入手,因为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许多文学观念陈旧,需要用新的观念重新认识。我在他的鼓励下写了重新评价《拍案惊奇》的论文。他看后觉得不错,让我投稿学报。论文刊登不久后的一天,陈老师拿着一本《新华文摘》对我说,你看,你的论文转载在上面了。那时《新华文摘》刚创刊不久,刊登的全是大师名家的论文,我居然忝列其中(前几年看到某大学发一消息,祝贺某教师论文登上《新华文摘》,实现零的突破,可见难度之大)。其后,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又在省级以上的学术刊物发表了不少论文,且多为《新华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书法研究》等转载。元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李修生先生在《文学遗产》上高度评价我研究元散曲的论文。

此外,我也突出自己的书法特长,创作和学术研究齐头并进。我于1981年获广西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研究书法的论文连续五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书学研讨会,是广西唯一的一人,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我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获得广西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后来,当了两年讲师的我破格晋升副教授,据说这些成果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两个领域都取得这样成果的人的确不多见。

不拘一格用人才

学校由于年轻,也就没有那么多论资排辈的条条框框,为人才的成长、施展才华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记得毕业留校不久,系主任姚正康老师找到我,说今年有个叫刘咏梅(后来也当了教授)的毕业生,毕业论文是研究书法美学的,全系没有哪位老师是研究这方面的,虽然指导论文要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才能担任,但舍你其谁?你就指导吧。于是,连助教都不是的我干了一回高级职称的活。以后,助教期间除了讲授古典文学外,我还开了书法艺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等选修课,还兼任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学校招收新西兰留学生,我又去开了应用文和汉字书法两门课。开这些课并非儿戏,在开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研究选修课前,系里组织各教研室主任和相关老师听我的公开课。头天晚上,副系主任彭庆山老师还到我家里看准备情况,叮嘱我要大胆细心。公开课通过后第一次上课,到了教室,只见满满堂堂,连最后面也加了座,吓了我一跳,因为那时规定报选修课少于5人不开课,一般报选修课的最多也就十几二十人。眼见这么多人,我以为走错教室了,于是悄声问最后一排的学生陈圆月,你们上谁的课?他说就是您的选修课呀!虚惊一场!

2C138

1988年,古典文学教研室教师合影,左一为作者

博大的胸怀 不渝的追求

当时许多老师都经历了各种运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精神和肉体遭受许多磨难,有的甚至家破人亡,但在和我们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矢志不移地从事教育事业。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人为善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感染着我们,成为我们日后工作生活不怕挫折、克服困难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刚入校时,我连小组长都不是,不料第二学年刚开学,班主任李育孙告诉我,准备推选我任学院学生会的副主席。我惊愕不已,一直不知其中原因,直到前几年,我把这个疑惑写入班里的回忆录,才有人揭秘:原来是当时担任系和班干部的李苏民、陈小建同学极力推荐,学校经过考核也觉得合适,于是才有这个安排。

大三准备去实习,我要重点讲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当时,我对写教案毫无概念,偶见78级优秀教案中有唐晓萍的同篇教案,于是求教于她,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得和注意事项告诉我,使我不但心里有了底,而且明确了提高的方向。实习结束后,我的这篇教案又成79级的优秀教案。还有不少类似的事,让人体会到同学间没有嫉妒,没有漠然,出于公心,亦不邀功的纯真情怀。

336216

1989年,作者给新西兰留学生上课

君子不器 各显其能

按照当时的政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当老师。学校固然按此职业要求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又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仅以我班为例,在这个和谐的集体中,书画、文学创作、摄影、朗诵主持、媒体记者、歌唱和乐器演奏、理论研究、舞蹈、武术方面都有不俗表现者,至今不衰。尤其是在活动组织方面,大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陈小建创建了大学生记者团,至今依然存在(名称与时俱进,现称融媒体中心)。后来,他当了广西新闻出版局的副局长,应当与此有关。又如当时我们学生会得知音乐家李德伦带团到南宁演出,便冒冒失失地闯到他的驻地,邀请他到学校讲学,普及交响乐,不料他居然答应了。讲学那天,李德伦老师声情并茂,时站时坐,听者济济一堂,掌声不断。而我悬着的心一直到他走下舞台才放下,因为李老师身高体重,学校唯一拿得出手的藤椅在他的重压下吱吱作响,摇摇欲坠,我深怕一垮而毁了音乐大师。

留校不久,学校党委决定任我为处级干部。已当院长的杨焕典老师对我说,你搞教学和行政都会发展快,搞行政会更快一些。我执意搞教学,学校领导也不以为忤,一年后便让我回教学岗位了,这种宽容让学子的才华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孔子曰:“君子不器。”意即君子不能像一个器皿那样,只有一种用途。由于学校和老师们注重培养发挥学生的多种才能,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教坛上和理论研究上名家甚众,从政者亦兢兢业业,建功立业,从商者业绩斐然,大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纵非栋梁材,犹胜寻常木。即使没有特别突出成就的,也是尽力而为,做出比常人更多的贡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仙”和“龙”就是我们可敬的老师,他们不倦地付出,不但使我们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里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也让陋室生辉,极大提升了母校的知名度。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成了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曾经的老师成了同事,但在我的心中,他们依然是我的老师。我虚心向他们学习,像他们那样教育学生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饮水思源,我想大家都会以自己的努力报答母校,报答老师。后来,我离开了学校,但只要母校和老师找到我解决问题,我都尽力相助。一次学校扩建,但建筑物离中医学院太近,规划局没通过,钟海清书记找到在市政府工作的我,我虽不分管规划工作,还是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妥善解决了这个难题。

时光飞逝,母校建校30年时,我们毕业,建校45年校庆时,我作为副厅长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致贺;建校50年校庆时,我作为副市长代表南宁市政府致贺。如今班上的同学基本都退休了,四十多年的岁月,记忆如烟,或有或无,只有感恩似水,不形不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或许不是旧时堂前燕。

繁花落尽,有再开的时候,却是岁岁年年花不同。

愿母校和老师永远如记忆中充满青春活力!

愿学妹学弟们如花绽放,代代无穷!

86DEC

2023年,作者和所带的硕士研究生留影

【作者简介】郑军健,就读于中文系1979级1班。I983年毕业留校从事古典文学、书法艺术教学。I993年调入广西教育厅。历任教育厅副厅长、南宁市副市长、广西国际博览局局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国际交流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书法展和国际艺术展,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藏。著有数十万字的书法、艺术理论著作,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双楫泛舟艺术丛谈》《心语》等艺术研究专著、作品集。论文多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书学研讨会。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学术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奖。现为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委。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