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那时,那事,那人-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bet体育365官网正规,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

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那时,那事,那人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张千骥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0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春天,南半球异国他乡的晚上,星月高悬,院子里的柑橘花香时不时随着微风吹进窗户进入屋里,沁入肺腑,四周宁静倍感舒适。我看着微信,余承慧班长的留言使我沉思,她说南宁师大70周年校庆,吩咐我写点文字。由于过去职业留下的印迹,我赶忙回复是约稿呢还是其他?过了一天,余承慧班长发来母校校庆征文启事,我总算明白了过来。在“征文启事”中,我看到征文内容包括“讴歌如火岁月”,这让我想起“况吾与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是的,如火岁月,真想“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我入学时已是23岁,这年龄按现在来说已是大学毕了。当时,按年龄从大到小排,我在班里仅排第七。这个年龄比最大的老三届小许多,但又比班上年龄最小的16岁的同学大不少了。我算是属于“老同志”吧,入学前从“知青”到工人都经历过,有一定代表性。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能考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并直接受惠于大学,可用一句话总结: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国家恢复了高考,才有了77级,78级,79级,史称为“新三届”,才有了我们这些“大龄学子”。那时高考难度真大,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严格讲,我仅受过七年正规学业训练。这七年里,有四年是在大学,有三年是小学。当年,我上山下乡号称是“知识青年”,实际也就是小学文化水平而已。从1966年我小学三年级后一直到1973年高中毕业,这期间时而停课,时而学工、学农、学军。随后,我于1974年初上山下乡,于1976年6月招工进城。

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那个时代累积了10年“老”学生和“新”学生,上千万人啊,何其壮观。我不知别人如何,就我而言,很珍惜高考机会,一试再试。1977年底,高考前一个月我生了一场大病,莫名其妙持续一个星期高烧39度以上,烧退后脑袋稍晃就痛而且持续了两个月,记忆损伤特别历害,有点失忆表现。考场是进了,考什么却糊里糊涂。隔了半年,1978年7月继续考。唉呀,差本科线0.6分。体检后,想来想去,我有点不甘心,为此还特地去了招生办取消已报的中专资格。我记得很清楚,高招办老师对我说,你想清楚,本科你差一点,但你同时报中专的银行学校分数已够,录取没问题,能上中专也很不容易了,取消可以,但恢复就不可能了。我当时就说:我差本科0.6分,差距那么小,再努力一次吧。

从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为保证大学生基本素质,高考就越来越难,以体现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质。

时间进入了1979年。当年为了压缩大龄考生录取率以提升应届生录取比率,出台了新政策:一是岁数限制,以25岁为界,特别优秀原则不超过28岁,二是在职者必须单位批准。这两条一出,大龄考生就有点尴尬了,我所在单位领导就在公众场合说有人骑马找马,直接放话不同意我报考,好说歹说一直拖到报名最后一天才勉强同意,这才有了后来。

说起高考复习动力,那时境界也不高,觉得工作不是很理想,很想换个环境。上山下乡当农民时,我最大愿望就是不要晒太阳,南方烈日下干农活个中滋味不好受;好嘛,招工进城到了勘测队,工种又是手摇钻探工,长年野外作业,也是日晒雨淋。所以,我白天在野外跑,忙于本职工作,晚上恶补文化。

很庆幸,努力有了回报,总分又比1978年提高了40来分,但当年的本科录取分数线也上升了20分,无论如何,高过上线20来分是好事。想来想去,这个分数报南宁师范学院地理系应该可以吧。我在勘测队工作过,有相关工作背景。2018年11月,同学结伴回校同贺毕业35年,李克因老师对我说道,1979年就知道从南宁勘测队招来一个学生。李老先生尚记得39年前的往事,好记忆。看来我的工作经历对入学多少还是有点影响的。也是入学后我才知道,当年地理系有多紧俏,报名人数多,选择面大,所以考取难度真不小。这一是因为这里有广西唯一的地理系,二是恢复地理系的首届,所以录取必须是第一志愿。且当年地理系又是从文科招生(文科录取人数极少),招生简章明确必修数理化;所以数学高考分数必须在30分以上。对照这一条,我明显不够格。说来真是愧疚,高考数学我才考10分,虽然总分尚可,但数学差得太远。如果在填志愿前知道,打死我也不敢报地理系。可能在勘测队工作多少有点实践经验,很庆幸,地理系破格录取了我,真诚地感谢!感谢系里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感谢地理系造就我的职业人生,在母校地理系是我人生中最充实的四年。

1979年9月15日,我到校报到,就我而言,个人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严格来说,我们地理系79级应称为南宁师范学院地理系第一届。如果溯源,南宁师范学院地理系前世为广西师范学院。当时,为更好布局高等教育,建全师范院校各学科体系,也为更好培养地理学科人才以解广西地理师资严重不足的状况,所以恢复重建地理系就是当务之急。1979年,广西在南宁师范学院重建地理系,就有了南宁师范学院地理系79级,这就是当年恢复高考招生后的第一届,原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系许多课任老师从各行业返岗汇集到南宁师范学院地理系任教。

地理系79级仅招了35人,进校后体检原因退1人余34人,属小班教学。大龄生源不少,最小16,最大最小相差10余岁,仅从这一点看就难以复制。用什么来形容地理系79级呢?一个字:纯。两个字:纯朴。用更多的词汇来形容:纯朴,务实,上进,团结。

地理系79级用表现证实了这一点,年年学院先进,曾获自治区先进班集体等。

图为南宁师范学院地理系79级获1979-1980年度先进集体

的确,地理系79级的过往可以讴歌,也可颂扬,唯是不太好复制。

如果我们把地理系79级形容为一列行进的火车,从招生起,我们陆续先后买票上车一起出发。

我记得在入学伊始的专业思想教育上,不止一个老师讲过,地理专业是文理兼容的学科,综合性突出、实践性很强,不易学好。一旦学好,就如同怀揣把把刀,抽出把把亮,说得我等好是兴奋。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如此,地理学既有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既要收敛,又要发散。

也是入学初始,针对部分有情绪的同学,时任院长关烈夫在大会叮嘱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他讲道:你们仔细看看,在你前面有骑马的,很风光,你往后看还有很多是走路的。你们应是骑车的,看着前面是不足,但你考进大学也不易,后边还有很多走路的呢。院长的一席话,使我明白了要知足,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很重要。这些事、这些话真使人开窍。

图为在姚伟信老师指导下小组进行测量实习

虽然同学年龄相差很大,按现在来讲代沟不小,但我最大的体会是:团结!大龄同学社会经验丰富些,但没有倚老卖老,小龄同学反而十分老到,有着一副与年龄不符的早熟。大家沉稳而好学,互相帮助。体育考试1500米跑,这是我十分胆寒的项目。我平时疏于锻炼,最怕跑步。我拼命跑也达标了,但跑完真站不起了,眼冒金星,眼前阵阵发黑,是同学背我回宿舍,一直到现在记忆犹新。

地理系79级的学习氛围那真是没得说。得益于我们是恢复地理系的首届学生,有固定教室和固定座位,条件很好。隔壁就是数学系78级2班,他们大多沉默寡言,什么时候都是满满一教室同学在安静地学习。地理系79级与数学系78级2班有得一比,同学们学习如饥似渴,求知欲特别旺盛,学风有过之无不及,外人来看到往往以为是数学系。

说到大学学习过程,由于基础差,当年我最悚数学。大学第一学期,通过不懈努力,并得益于高数教师认真教学和同学的帮助,我在数学期末考试中获得了60分,及格了;第二学期期末考了76分;第三学期末考81分,终于过关。我非常感谢班长余承惠同学,在高数学习时我经常求教于她;更感谢同桌凌钥同学,他的耐心提点和无私真诚的帮助使我的高数得以进步。到了大四学年,谭肖娟老师授课的计量地理,需要大量数学基础,期末结束考我得了95分,想到高考数学那难堪尴尬的分数,我的高兴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有点“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感觉。

图为作者与同桌凌钥的合照

我于1995年底改行进入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我编辑了一本《数学思维论》,这是属于数学高阶学术著作,完全纯数学模型、纯数学语言,也是得益于当年学过高数。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学地理浑身是刀之说。此书汇同整个学科理论书系获国家图书奖。此奖为国家图书最高奖项。

人和,就是一个优秀学生集体是由众多个体组成,他们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当然,优秀的导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决定性因素。我反复在思考着,当我登上地理系79级这辆行驶的火车时,车内四年始终有阳光照射,这阳光就是能量源泉,温暖和熙;始终有灯火,这灯火就是指路明灯,使夜晚不迷路,前进有方向。我把阳光和灯火明喻为我们成长的关键所在,他们就是我和同学们的老师:莫大同、陈国潮、陈鼎常、周继舜、郝革宗、黄建德、钟赛国、姚伟信、林先盛、徐润滋、李克因、曾令锋、陈嘉平、赵群芳、王锡坚、苏锡武、赵肇明、秦权人、谭肖娟、林先盛、杨水云、刘茂真、汪宇明、黎代恒、苏锡武、周山等。

图为地理系1979级毕业照

我很难说哪个导师对我影响最大。但我觉得地理系79级任课导师都有一个共同点:为人师表,以德为先,正直、正派,谦逊,做学问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严于律己、朴实无华。

这些导师通过言传身教很好地诠释了传业、授道、解惑之精髓,使我和同学们受到教化和教益,精神得以升华;也是这扎实的四年专业训练,为我们今后职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事实也确是如此,地理系1979级的各位同学毕业后都在各自工作岗位表现卓越非凡。据不完全统计,地理系79级34人中:在学术上有很高造诣,评任为正高教授级有6人,副教授4人,高级经济师2人,特级教师1人,其余均为高级教师等;从行政职务来看,有高校领导、集团分公司领导、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出版社领导、考试院领导、中等师范领导、中学校长、律师以及学校教导主任等等,人数过半有余,在各行各业均有出色表现。

图为作者毕业25周年与恩师合影彩照

通过四年学习,我感悟最深的是,大学不是你考试得了多少分,而是通过导师的指引和提点,我们掌握了如何学习,掌握了如何分析、如何判断、如何做学问,明确方式、方法、方向很重要。例如,在大三暑假我和余承惠同学、张炜同学参加了徐润滋老师、曾令锋老师、姚伟信老师的科考课题组,到武宣、桂平等地踏勘红水河、郁江、大藤峡,实测特定河流阶地等地貌,采样、收集相关科考数据。

图为作者在武宣桂平踏勘与老师合影

这次科考科学性、实践性很强,同时也很辛苦,七八月正是南方盛夏,烈日炎炎,但这份辛苦很有价值,也使我收获颇丰。科考活动使我明白,任何科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科学之上,实事求是,必须脚踏实地,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定性、定量分析,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也正是通过这次科考活动,我学到了方法,得到了启发。大学毕业后第二年底,那是在1985年,南宁教育局教科所下达课题到学校:撰写南宁乡土地理。仅从此课题就知道,题目很大,涵盖历史演革、自然、人文、社会、经济、文化等。正因为我参加过科考活动,也受过四年很好的专业教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接了下来,跑区、市图书馆,走访各相关部门,认真研读县志、年鉴,收集第一手资料等,仔细分析,合理谋篇,一稿,二稿,定稿完成了任务,最后又作为主要作者将其数万字文稿改编为《南宁乡土地理》教材供南宁初中使用。值得骄傲的是:此教材一版再版多次重版,计总印数近50万册,重复使用十几年,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南宁主要乡土教材之一。

1983年7月,这是毕业季。承载地理系79级学生的火车,载乘同学们奔向不同岗位。回首大学四年,我和同学们过得非常充实。这四年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迹,地理系、地理人、地理精神……

我到了南宁二中,这是所著名重点中学,是百年老校,也是南宁基础教育名片之一,学风特严谨,要求很高,每年都向全国重点大学输送大量人才。

在南宁二中,我的教学生涯从初中起步。我牢记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导师为榜样,扎扎实实,一步一脚印践行,两年后走上高中讲台。一直到1994年,我连续7年作为高三把关教师,我所带的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广西前茅。1989-1995年,我被聘为南宁地理教学中心研究组成员;1993年起,被聘为南宁教育职称评定委成员,按现在说法,已进入学科带头人行列。

在教学业务方面做出成绩的同时,我也承担班级管理任务。在1994年,我担任高三文科班班主任,班上有三名学生在高考中分别获得了自治区文科第一、第三、第五的优异成绩。

这一时期,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同时,我注意总结实践经验,从实践中升华为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我开始撰写学术论文,著说立作,作为独立作者或为主要作者之一,编著《南宁地理乡土教材》《十年高考分析纵横谈》《高中地理》《历年高考综合分析》系列丛书等多本。以上书籍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出版。

1995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这对地理学界是不小的冲击,这对我来说也是影响很大,必竟我刚出成绩。这时,我有了改行的想法。也是机缘巧合,广西教育出版社希望我加盟。

改行念头一出,多少有点不舍。我在学校已是骨干教师,学校反复挽留,在南宁二中已工作12年,最好的青年时代是在学校度过的,流下许多艰辛和汗水,记载了努力与收获。如果换一新环境,又要从头来,这时我已经进入中年。39岁啊,这个年龄,挑战可真是不小。不过换角度想想,也真是学过地理专业才有如此想法。

我记得,当年系里为开阔我们的视野,特请有国内著名学者到系里进行专题讲座,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吴传钧的演讲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三个小时全程站立演讲,竞显大家风范;陈尔寿教授高谈阔论为我们展示广垠地理空间。我记得陈教授说,当年他报考地理专业,就是被广阔世界所吸引,立志要看看美好世界。当时,这句话就深深印刻在我内心,引起我共鸣。现在机会来了,世界很美好,我也想去看看。

在此,我也作一个检讨,对比一辈子奋斗在基础教学第一线的地理系79级同学,真是有愧,他们才是真正大写的人民教师。

1995年底,我到了广西教育出版社,四年大学地理系带来的知识储备发挥作用了。当然,这也要重新适应新环境,重生更新知识,重新学习。我先到理科编辑室,边学边干,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嘛,此间编辑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理科普通读物和学术专著;后调进综合编辑室编辑科普读物、历史读物、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系列专著、文学系列读物、中小学新语文系列读物等;再后来到教材室、教材教辅中心,专门编辑文科、理科系列教材和教辅。这个跨度不小,如果缺少大学文理兼容的专业训练,就很难应付如此繁杂学科,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特点体现出来了。

在这一时期,边学边干边提高是应知应做。我知道我的资质平平,为有扎实、勤奋、尽职尽责是我较突出长处。我到出版社是1995年底,转月就40岁,争分夺秒是那一时期的主旋律。到出版社的第一年,我独立编辑图书,第二年就策划图书并独立组稿,第三年任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部策划,编辑及图书编辑流程等。1995年-2004年间,我除尽职尽责工作外还顺带深入研究出版理论,以体现做一行专一行。这一时期,我写有多篇专业论文,其中《论出版规模经济》发表在国家顶级权威专业期刊《中国出版》上,作为主要作者之一著述有《广西社会》《校对学》《公务员写作大全》等教材及学术专著,这些著述由广西人民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出版。

也是这一时期,编我辑出版的图书获国家级大奖,中南五省图书奖,桂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值得骄傲的是:我参与编辑《中学新语文》读本12册丛书;作为主要策划并全程参与编辑的《小学新语文》读本12册丛书。从2002年出版后一版再版反复重版至今已20余年,累计各单本印数已过百万册,此书被评为最受欢迎图书,多次获大奖,是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图书,也是广西教育出版社在全国影响力极大拳头产品图书。作为主要策划人之一,我全程策划、编辑出版了新课标《广西初中音乐》教材6册,这是国家级课程标准教材,在西南五省使用。这套教材也是广西仅有的两套原创国标教材之一。此教材曾创送国家教材审查委审同类11种教材排名第一。

我写过教材,也编辑过不同教材,其难点在于把复杂东西简单化,把复杂理论东西用简单文字讲清楚。我所带的团队,包括作者、编辑以及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把难度极大的任务完成了。

也是巧合,在中学工作的12年,我做到了学科带头人。在出版社工作也是12年,虽然跨行业,但我的职称从获取编辑中级资格,到副编审资格,再获取编审资格进入正高教授级系列。由于工作性质,在组稿和约稿以及参加各种图书展的过程中,我到过国内许多地区以及欧洲北洲美亚洲的众多国家,实现了看世界的愿望。不过,在这里我所要强调的是,千万不要将这种“看世界”误认为是游山玩水,有这种认知绝对是错误,工作是前提,绝不可本末倒置。

2004年,很意外的是,在职场上,我晋升了。时年48岁,按当时干部管理要求,45岁以上原则不予以提拔。因工作需要,我调入漓江出版社。三年后,我任副社长,随后又任书记,从副职到晋升任正职主要领导。这一阶段工作重心与难点是管理工作,协调各出版中心出版及党务工作等。与此同时,业务工作、图书终审也必不可少。我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尽职尽责履行了岗位职责。

仔细回想,是什么一直影响我的思维和行为?是大学老师教会我如何学习,如何继续学习,也是老师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使我在职场受益匪浅,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来源于此。饮水思源,我时时提醒自己,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作者简介】张千骥,就读于地理系79级。曾在南宁二中、广西教育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工作,历任教师、编辑、副编审、编审及副社长,书记。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