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55个集体和1088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1034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广西4个单位和21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23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其中,我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助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实施,持续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院46年来持续引领广西地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积极开展博士点申报工作,引导师生建设壮美广西,出色完成了各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任务,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强化党建引领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育人新格局。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切实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紧紧围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中心任务,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强化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双带头人”“党员名师工作室”等创新举措,将党建引领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深度融合,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学院党委荣获2021年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
筑牢思想根基。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探索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系列改革新举措,构建“三全育人”的立体化育人体系。深入挖掘地理学内在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感怀党恩、家国情怀、民族团结等思政元素,打造“专业+思政”地理课程思政新模式。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组建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团队,聚焦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科学问题,寻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解决方案。2021年学院入选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荣获“广西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精准扶贫与乡村地理》《地理教学论》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乡村振兴与乡村地理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打造一流学科
培养兴桂优秀人才
服务广西高质量发展
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坚持以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打造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理学类专业群。地理科学专业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并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入选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学入选广西一流学科;2023年地理科学在自治区本科专业综合评估工作中被评为五星级;地理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单位;自然资源数字产业学院入选广西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地理学科位居17名进入全国前20%。
培养兴桂强桂优秀人才。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聚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建设了一支博士学位占比达63%的优秀师资队伍,拥有自然地理学、广西资源与环境科学创新团队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持续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显著,“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积极引导学生立志扎根基层、服务民族地区,培养了广西基础教育80%以上中学地理教师和大批优秀的扎根民族地区干部。
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作为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单位,主持完成了2018年广西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监管服务工作。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广西30多个贫困县,培训县乡村各级扶贫干部5000人次,参与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113期;《广西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咨询报告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人民日报APP做了“发挥智力优势 彰显使命担当”专题报道。学院荣获国务院扶贫办“2019年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表彰,卢远等5位教师荣获“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表彰,荣获全区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大功奖励(全区20家,高校唯一)和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贫困县退出评估学生调研小组在藏区农户访谈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团队合影
服务骨干人才能力提升。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充分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完成了2023年“国培计划”自治区委托项目—初中地理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第二批自治区统筹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课程标准引领性培训(初中地理)项目培训工作。组织教师承担并圆满地完成教育部、自治区考试院多项专项工作任务,获上级部门来信表扬。
扎根八桂大地
强化科研创新
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新要求,党政同心协力,集中学科优势、凝聚团队力量、整合平台资源,加强科研平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建成了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智慧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高水平科创平台和服务平台,凝聚了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优青、八桂学者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科研成果水平取得显著提升。2020年,“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一等奖,首次实现了广西摘取人文社科高层次奖项零的突破。
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聚焦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需求,持续强化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地取得新突破、新成果。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5项,省部级项目63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200余项,获得各类研究经费1.2亿元。“智慧海洋牧场”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其他省级以上科研奖28项。承担完成了自治区、大部分地市和近半的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修复规划等编制工作,成果均已被政府采纳,极大地促进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傅伯杰院士为9001cc金沙以诚为本地学部揭牌
▲科研人员监测茅尾海断面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