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人们大都习惯了行色匆匆,希望在不停的忙碌中榨干时间的每一分价值。在千城一面的大城市里,你是否曾放慢脚步,驻足书店门前,进去翻一翻书?你是否在一个雨天,捧一杯香茗,独坐于窗台前读一读书呢?在钢筋水泥筑起的灰色森林里,我们总是身心俱疲,追求“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的诗意姿态。那么不妨暂时抛下俗物吧,与书重逢,看万物生长,看鸟语花香,热爱世界,热爱生命。
与书重逢,能让我们经历另一种人生,感悟书中的道理。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行万里路只能是退休后的一个备选愿望,一没时间,二没金钱,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真正地行万里路。但通过读万卷书,我们却可以体验别人的人生,体会人生的道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让人感叹亲情的羁绊,无论你曾拉上行囊踏上多远的远方,总有一天你要回到你的家乡,这是让你心安的地方,因为“这个世界是唯一的,人都要回家。”海子的《活在珍贵的人间》,让人感叹这珍贵的人间,水波温柔,太阳强烈。人间美好,生命诚可贵。闭上眼,是温暖的笑意,是温情的世间。就像北岛先生所说:“我拿本书,在长椅上晒太阳,心变得软软的,容易流泪,像个多愁善感的老人。”与书重逢,实际上是一种共情的过程,在别人的人生里,你总会得到不一样的感悟。
与书重逢,能让你陶冶情操,体会文化之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首《长歌行》,扑面而来的活力打开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钥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乘着长风扶摇直上,李白用他的雄奇飘逸的诗章撑起了盛唐的璀璨;“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深刻揭示了人生的一大哲学命题,让我们读来不禁心头一震,回味无穷。当叶嘉莹先生站在朗读者的舞台时,全场观众都自觉鼓掌,不仅仅是因为先生是闻名内外的学者,更是因为她因通读中国古典诗词而产生的通身气度以及吸引人去了解文化的气质。与书重逢,实际上是一种精神锤炼的过程,在书籍中,你总会让你的气质发生改变。
与书重逢,能让你明辨是非,坚持自我。不论是中国的老子、孔子、孟子,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如果你读过他们的著作,你的思想就会发生碰撞,会分解,会重组,最后形成你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不偏颇,也不狭隘,兼具中西方的特色。你会知道,白昼之光,岂知月色之深,所以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学会以多元角度看待世界;你会知道“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所以要在追名逐利的快速消费时代,不能迷失自我,无法自拔;你会知道“把自己交给别人的眼光去审判,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所以要坚持本心,用于做真正的自己。与书重逢,是一种思想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才能成长成一个人。
与书重逢,何其有幸!愿你我都可以在书中感悟,锤炼,成长!(编辑/覃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