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系列讲座之十一:新时代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新思考-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bet体育365官网正规,beat365手机版官方网站

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外国语学院“学术沙龙”系列讲座之十一:新时代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新思考

文章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5日 点击数:
图片 校对
审核 终审

随着外国语学院2023年秋季学期“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持续开展,12月1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武鸣校区实验楼1B-515教室举办了题为“新时代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新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黄信副教授主讲,学院部分教授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黄信副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从四个部分对新时代民族文化对外译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讲座伊始,黄信副教授从术语厘定出发,分析了“新时代”的内涵,认为从党的十八大即2012年开始,中国便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后从“文化”的界定与划分入手,采用文化学“四分法”将民族文化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在论述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举措的时候,他借用了习总书记的话语:“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在讲座的第二和三部分,黄信副教授从语言学的语境入手,综合翻译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知识,旁征博引地论证了当前民族文化对外译介的各类语境。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是一种社会化行为,会受到特定时期特定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表现出时空的二维性、活动的双向性、结构的复杂性。从新时代的译出语语境来看,“文化氛围”方面表现为“讲好中国故事”与“文化走出去”;经济发展方面体现为“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意识形态方面需要“增信释疑”与“构铸共同体”;国际形势凸显为“变乱交织”与“文化全球化/本土化”。同时,他阐述了英语全球化和英语本土化的发展趋势,认为译入语语境并非一成不变;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过程中,本土语言与民族文化将得到再现与彰显。这使中国英语作为一种英语变体参与民族文化对外译介,构建世界话语体系成为可能。在剖析英美国家的“中国观”时,黄信老师举例分析了“大众版中国观”和“精英版中国观”。前者好比帆船,后者类似风帆,对外译介需要在“内外有别”的基础上实现“外外有别”的统筹。

讲座第四部分围绕“译介四问”,即“为何译介”“译介什么”“如何译介”以及“谁来译介”来展开。黄信副教授解释说,“为何译介”旨在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因为民族文化对外译介具有充当文化斗争武器、促进中国人文交流、推动实现“美美与共”与构塑全面客观民族形象的作用。“译介什么”不仅要关注民族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还要译介民汉交融史、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地区的进步发展以及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冷门绝学。在“如何译介”的问题上,黄信副教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我为主、融通中外”传播理念,认为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全局策略进行对外译介;在译介模式上既可以“自己讲”,也可以借帆出海的“他人讲”,还可以中外结合的“共同讲”。至于“谁来译介”,黄信副教授认为译介者应该为一个力量庞大的“译介团队”或“译介智库”。在此基础上,他以藏族典籍《萨迦格言》和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的对外译介为例,阐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构想,并呼吁民族文化对外译介者要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具备“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个意识”的译介素养。

沙龙落幕时,黄信副教授对研究生及教授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与讨论。两个小时的讲座虽然短暂,但黄信副教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同学们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结合新时代对外译介之语境,我们外语人尤其是从事民族文化对外译介的工作者应当“顺势而为”,采取“守正”与“创新”的思路,坚持“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译介策略,在民族文化对外译介中“译有所为”。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