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朵是香味儿的,雨后的街道是泥土味儿的,那么年,是什么味道的呢?
我想,对大部分人而言,年应该是甜蜜、鲜香,是团聚,希望。它即包含着对往昔的百般回味,又有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在中华文化里,神奇的“味”字似乎充满了无限可能。它虽然起自饮食,却又超越了饮食。其实,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我们的心。
我的同学朋友们来自天南地北,从辽宁、天津到海南、广东,不一而足;但无论怎样贪玩,大家都会在春节之前跨越千里回到家人的身边,风雨无阻。这是最浓的年味,也是最深的牵挂。
现今,在许多城区里或许已经难找到浓郁的年味了。每逢春节,人群流动,奔向自己的家乡。自家门外的长街总是冷清,唯有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在风里寂寞地守望。因此,回到家没有几天,父母就拎着我和妹妹到城郊的老家去了。
南方的天气一向很好,就算是正月里也往往能迎上暖阳,金黄色的阳光在早晨大片大片地洒下来,落在古老高大的橡树上,落在红彤彤的大门和斑驳的铁锁上,落在饱经风霜的门口的石狮子上。在这里,我能深刻地察觉到,热闹和甜蜜是春节的主调。
说是城郊,其实也不算偏僻,相反,所有的节日需求在这儿都能得到满足。财神庙附近的小吃街上三十多家家店铺集体开业,荟萃了不同地域的特色美食小吃。从西湖糕点和乌镇小吃、广州肠粉,到台湾的凤梨酥、车轮饼;从韩国的地道小吃韩小食到日本的章鱼小丸子、铁板烧;从传统手工秘制的海鲜,到网红小吃榴莲芝士饼、果蔬馒头、桂花糕……应有尽有,俯拾皆是。年货大集上,涵盖了甜到心尖儿的糖葫芦、花样繁多的糖果糕点、纯手工剪出的吉祥窗花、红红火火的春联福字、可爱呆萌的布偶老虎、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的年货采购需求。如果是往年,迎春花市、灯市、庙会、民俗活动也都会陆陆续续地轮番上场。
我的奶奶是北方人,春节临近的时候她会烧起大灶,支起大锅,炸麻花、炸开口笑,用炽热的锅气与香甜的味道装点节日,像江米条、炸麻叶、驴打滚等这些馥郁鲜香的传统小吃,都是春节的重要角色。从小到大我都我很爱吃甜食,大约也是受了奶奶的影响。不过更多人还是中意用稻米制作的新春美味——刚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用木槌反复地击打,直到它的质地变得细腻柔软,而且越来越黏。打好的糍粑揉搓成小团,在黄豆粉还有白砂糖芝麻里面滚上几圈,吃上一小块,甜糯爽滑,为新一年讨一个好彩头,吉祥应景。在南方,春节的美食大多都是黏的。除了糍粑,还有年糕、汤圆、食桃等等。它们大多以糯米为主要食材,有些再配合甜味的配料。
年夜饭是最令人期待的聚餐了,繁复隆重、丰俭由人。煮汤圆、摊蛋饺、吃盆菜、炸酥肉……不同的口感营造出的是相同的节日气息。一家人围坐致敬过往时光、期盼来年好运绵延的时候,我却有一些恍惚。这些山珍海味的味道,岂不也是时间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里渐渐跟我的故土、亲人、旧景、朴实、勤俭等感情信念混合交融,伴着清酒,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几乎已经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儿,哪一个是情怀。只是在心底,慢慢地,缓缓地,升腾起一种叫做“幸福”的感受。我想,那一定就是年的味道。(编辑/廖家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