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端午缺了一点的味道,往年接近端午时都会接到奶奶的电话:“孙女儿,回来过端午啦”。如今这亲切又和蔼的声音,却再也听不到了。
每到端午那天,我们都会早早的起床。尤其是小孩子,他们对于节日总是特别的期待。在乡下长大的孩子对于节日更是欢喜,因为过节就意味着有很多好吃的,有时还会有新衣服穿。在我的家乡,包粽子,撒朱砂醋,在小孩子额头上画个“王”字,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端午节活动。
包粽子是比较繁琐的一项活动。我们需要提前两三天摘好粽叶,把它放在栏杆上晾着,等到了端午那天,早早的把水烧开后放进粽叶,把叶子烫软的同时杀死叶子上残留的细菌。端午的前一天,去集市买下包粽子要用到的材料:麻草绳、芝麻、绿豆……到了端午那天早上,奶奶就会在天井那里放一个大铁盆,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帮她接水,一边接水一边嬉闹,在我的欢乐声中完成了这个洗粽叶的任务。
接下来就是做粽子馅了。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凑到奶奶身旁,给她帮忙。奶奶每次都会让我去找小伙伴玩。我长大后才明白,其实那时的我并不能帮到什么忙。端午那天,小伙伴们都特别的自信,一会这个说我家的粽子是世界上最香的,一会儿另一个小伙伴又说我家的才是最香的。在我心里,我家的粽子才是最香。但那时的我怕小伙伴会抢走我家的粽子,都不敢说我家的粽子到底有多香。
等我玩累了回家,馅也差不多弄好了,奶奶开始包粽子。我闹着我也包粽子,学奶奶拿叶子,放米和放馅,把叶子上裹起来用麻草绳绑住,然后我包的第一个粽子露馅了,奶奶一边笑一边教我怎么弄,“先拿两张叶子垫在下面,再放一张中间,然后放米把馅包住,再拿一张比较大的叶子从上面裹住。把两头多余的叶子往中间折,手要用力握紧,再拿一根麻草绳绑住就可以了”。听着她的话跟着她的步骤做,终于把我的粽子包成功了,我还给它做了个小记号,我要尝尝我包的粽子有多香。
粽子从下锅到煮熟出锅,需要四个多小时的熬煮,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趁这个时候,奶奶就会把提前准备好的朱砂醋撒到房子的各个角落,据说这样子夏天的时候就不会有蛇爬来。还要用朱砂醋在我的额头上画个王字,尽管我很抗拒,但依然避免不了,奶奶说画了这个,不好的东西就不会靠近我,就能健健康康的长大。
“好了没有呀?还有多久呀?什么时候才能吃?怎么这么久的?”我不断的重复这几句话。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好了,满心期待的我先去找了有记号的那个粽子,叶子打开,香气飘出,咬一口粽子,美妙的味道在口腔弥漫。小小的我一口气能吃两三个粽子呢!
今年的端午不会有电话喊我回家吃粽子了,以后的粽子也不会有奶奶的味道了。以后,我只能在回忆里怀念,端午时那飘来的特别的粽子香味,那是奶奶的味道。(编辑/梁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