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尽,告别了红绸遍布的喜庆和鞭炮齐鸣的热闹,家乡一度呈现出了四目空城的凄凉景象,唯有大年初四的山歌对唱,给短暂归家的游子们留下了记忆的余温。
“山歌”两字一如既往地给我带来了感动和温暖,它总是让我这个身处异乡求学的人感到无比的亲切,也总是能勾起身处山歌文化之下幼时的我的回忆。在那个电子设备和网络信息都落后的年代,山歌显然已经成了我们当地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之一。烈日炎炎下辛苦劳作的人们,休息之余会躲在树阴下,和隔壁山头干活的人们对上两句歌,却也不亦乐乎,将身体的疲倦和酸痛抛之脑后,男女之间的感情亦可以通过山歌表现得淋漓尽致,哪家的阿哥若是看上了谁家的阿妹,便会找上三两好友,将心怡的姑娘约出来对山歌,在阿妹的有意刁难之下,若阿哥应唱如流,则两人修成正果。除此之外,热衷于对唱山歌的老人们,也会定期的聚在一起切磋歌艺,在茶香氤氲的时光里细细品尝走过的岁月……关上记忆的扉门,面对着已经被现代化建设搞得面目全非的故乡,我痛苦的寻找着儿时那回荡在山谷间清脆悦耳的歌声,所幸它还没有完全消失,大年初四的山歌比赛总归给我的内心留下了一丝慰籍。
那天,我如期的来到了举行比赛的公园,虽然不再是往年的人山人海,但老人们的捧场却也勉强让场地座无虚席,比赛开始前,依照惯例由主持人讲述一遍刘三姐的故事,锣鼓声响后,比赛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来自各村的歌手们都一展雄姿、争奇斗艳,对唱的内容有描述过去劳作生活疾苦的,有夫妻互相抱怨打趣的,也有歌唱当今幸福生活的,句句真情、声声动容,牵动人心。在座观众时而哗然大笑,时而潸然泪下,已然不顾冠军花落谁家,只是沉醉其中、乐不思蜀,直至夕阳挣扎着在起伏的山头落下最后一丝残血,这场盛宴也终于在鞭炮声中落下了帷幕。看着逐渐远去的人群和夕阳照射下的晚霞,我不禁感慨,在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可以选择,山歌也逐渐丧失了它原本的地位,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冰山一角的山歌文化在这样年复一年的比赛活动中得以保存下来。
走到村口,已经是暮色苍茫,借着昏暗的路灯,墙壁上粉刷着的“山歌之村”字样醒目地跳入眼帘,看着长年历经风吹雨打却完整无损四个字,我嘴角一扬,大步走去……(编辑/赵成焰)